回饋社區

立橋徵文大賽「談中國苦難史——憶苦思甜」正式開始 (2019年11月)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從盤古開天、夏商周朝建立、春秋戰國時代、至秦始皇統一六國,及後的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皆在中國歷史冊上書寫了精彩一頁。中國近代史方面,國家更是受到列強入侵,經歷了割地賠款、殖民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等諸多大事記,正是先人們所遭受的苦難成就了今天的新中國。學習歷史應當冷靜地審視過去,才能計劃將來,只有正確看待歷史,過往的輝煌歷史才有價值。
立橋金融集團鼓勵年輕學子懷著感恩及溯本尋源的歷史研究精神,主動學習中國歷史,在努力鑽研的過程中,嘗試以多角度透徹分析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大事記,學習把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撰寫成文章,增強對祖國的歸屬感。
參賽主題:
目的
鼓勵學生深入研究國家歷史,增加學生對國家歷史發展及其獨特文化的興趣和認識,提升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
透過撰寫文章,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究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比賽章程
1.比賽形式
由主辦機構設定主題,學生須圍繞主題撰寫一份歷史文化專題文章。為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賽並推介予身邊同學,比賽將以月度形式舉行,學生需於每月最後一日或之前以郵寄方式或發送電郵遞交作品。
評審委員會每月會從各組別參賽作品中挑選出五份優秀作品,獲挑選之作品可入圍決賽,落選學生可以在下一月度以其他作品再次參賽;惟已入圍決賽的學生在以該主題舉行期間不能再參賽,確保比賽的公平原則,主題更新後,已得過獎之學生可重新報名。
2.文字報告
中學組:不少於800字
大學組:不少於1500字
註釋及參考書目或網站須於文末註明,包括書目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具體參考之頁數,或註明網站連結及參考日期。註釋字數不列入文章的字數限制內。
3. 獎學金
(1)各組別每月分別評選五份優秀作品,每份頒發優秀獎狀及助學獎金2,000元。
(2)每季度遞交最多作品的學校,可獲頒「最積極參加學校獎」,獲發價值港幣5,000元書券。
(3)年度頒獎典禮獎項,各組別各設:
一等獎港幣5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三個,共1萬5千元。
二等獎港幣3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五個,共1萬5千元。
三等獎港幣2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五個,共1萬元。
4.報名形式
即日起接受報名,每月評審
(1)電郵方式,將參賽文件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2)郵寄方式,將參賽文件郵寄至香港上環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註明參加「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比賽)
5.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學生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3)學生證;
4)參賽作品。
6.評審準則
評分以100分為滿分
資料的搜集和運用(30%)
分析能力(30%)
文章內容是否切合比賽主題(20%)
文字表達及組織能力(20%)
7.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文字報告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知識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文字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獲獎者領獎時的照片有機會被主辦方用作宣傳用途,參賽即同意主辦方將照片用作出版、展覽宣傳或用作推廣用途。
6)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立橋金融集團鼓勵年輕學子懷著感恩及溯本尋源的歷史研究精神,主動學習中國歷史,在努力鑽研的過程中,嘗試以多角度透徹分析中國歷史上的各種大事記,學習把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撰寫成文章,增強對祖國的歸屬感。
參賽主題:
- 「談中國苦難史——憶苦思甜」(參賽主題將定期更新,詳情請留意立橋金融集團官方網站)
- 請根據參賽主題撰寫文章,引用歷史上的相關事跡,圍繞此主題進行描述。參賽者可引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段時期的事件進行寫作,針對該事件發生的背景、經過、結果進行簡單描述,並著重分析事件對社會/國家帶來的影響,並分享個人心得,如:從該事件上汲取的教訓、該事件帶來的意義/對後世的影響、該事件對國民之苦及成果之甜。
- 2019年全年接受報名
- 全港中學生及大學生,中學組:中一至中六;大學組:全港各大大專院校/大學。
目的
鼓勵學生深入研究國家歷史,增加學生對國家歷史發展及其獨特文化的興趣和認識,提升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
透過撰寫文章,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究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比賽章程
1.比賽形式
由主辦機構設定主題,學生須圍繞主題撰寫一份歷史文化專題文章。為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賽並推介予身邊同學,比賽將以月度形式舉行,學生需於每月最後一日或之前以郵寄方式或發送電郵遞交作品。
評審委員會每月會從各組別參賽作品中挑選出五份優秀作品,獲挑選之作品可入圍決賽,落選學生可以在下一月度以其他作品再次參賽;惟已入圍決賽的學生在以該主題舉行期間不能再參賽,確保比賽的公平原則,主題更新後,已得過獎之學生可重新報名。
2.文字報告
中學組:不少於800字
大學組:不少於1500字
註釋及參考書目或網站須於文末註明,包括書目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具體參考之頁數,或註明網站連結及參考日期。註釋字數不列入文章的字數限制內。
3. 獎學金
(1)各組別每月分別評選五份優秀作品,每份頒發優秀獎狀及助學獎金2,000元。
(2)每季度遞交最多作品的學校,可獲頒「最積極參加學校獎」,獲發價值港幣5,000元書券。
(3)年度頒獎典禮獎項,各組別各設:
一等獎港幣5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三個,共1萬5千元。
二等獎港幣3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五個,共1萬5千元。
三等獎港幣2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五個,共1萬元。
4.報名形式
即日起接受報名,每月評審
(1)電郵方式,將參賽文件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2)郵寄方式,將參賽文件郵寄至香港上環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註明參加「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比賽)
5.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學生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3)學生證;
4)參賽作品。
6.評審準則
評分以100分為滿分
資料的搜集和運用(30%)
分析能力(30%)
文章內容是否切合比賽主題(20%)
文字表達及組織能力(20%)
7.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文字報告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知識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文字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獲獎者領獎時的照片有機會被主辦方用作宣傳用途,參賽即同意主辦方將照片用作出版、展覽宣傳或用作推廣用途。
6)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回饋社區

第二屆「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立橋徵文大賽(2019年9月)
立橋金融集團鼓勵學生深入研究國家歷史,增加學生對國家歷史發展及其獨特文化的興趣和認識。透過撰寫文章,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究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主題
本季徵文比賽主題為「子曰:不學禮,無以立——禮」。參賽者以此主題發揮,內容應簡述此文化思想的特點,並引用歷史人物為例、同時應就如何在社會宣揚此主題分享心得。
比賽章程
1.參賽資格
全港中小學生均可參加,小四至小六屬高小組;中一至中三屬初中組;中四至中六屬高中組,每所學校可以推薦參賽作品;學生亦可以個人名義參賽。
2.比賽形式
由主辦機構設定主題,學生須圍繞主題撰寫一份歷史文化專題文章。為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賽並推介予身邊同學,比賽將以月度形式舉行,學生需于每月最後一日或之前以郵寄方式或發送電郵遞交作品。
評審委員會每月會從各組別參賽作品中挑選出五份優秀作品,獲挑選之作品可入圍決賽,落選學生可以在下一月度以其他作品再次參賽;惟已入圍決賽的學生在以該主題舉行期間不能再參賽,確保比賽的公平原則,主題更新後,已得過獎之學生可重新報名。
3.文字報告
- 高小組:不少於400字
- 初中組:500字至800字
- 高中組:800字至1200字
注釋及參考書目或網站須于文末注明,包括書目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具體參考之頁數,或注明網站連結及參考日期。注釋字數不列入文章的字數限制內。
4. 獎學金
1)各組別每月分別評選五份優秀作品,每份頒發優秀獎狀及助學獎金1,500元。
2)每季度遞交最多作品的學校,可獲頒「最積極參加學校獎」,獲發價值港幣5,000元書券。
3)年度頒獎典禮獎項,各組別各設:
即日起接受報名,每月評審
1)電郵方式,將參賽檔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2)郵寄方式,將參賽檔郵寄至香港上環幹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注明參加「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比賽)
6.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學生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3)學生證;
4)參賽作品。
7.評審準則
評分以100分為滿分
- 資料的搜集和運用(30%)
- 分析能力(30%)
- 文章內容是否切合比賽主題(20%)
- 文字表達及組織能力(20%)
8.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文字報告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智慧財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文字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獲獎者領獎時的照片有機會被主辦方用作宣傳用途,參賽即同意主辦方將照片用作出版、展覽宣傳或用作推廣用途。
6)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按此下載報名表格
主題
本季徵文比賽主題為「子曰:不學禮,無以立——禮」。參賽者以此主題發揮,內容應簡述此文化思想的特點,並引用歷史人物為例、同時應就如何在社會宣揚此主題分享心得。
比賽章程
1.參賽資格
全港中小學生均可參加,小四至小六屬高小組;中一至中三屬初中組;中四至中六屬高中組,每所學校可以推薦參賽作品;學生亦可以個人名義參賽。
2.比賽形式
由主辦機構設定主題,學生須圍繞主題撰寫一份歷史文化專題文章。為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賽並推介予身邊同學,比賽將以月度形式舉行,學生需于每月最後一日或之前以郵寄方式或發送電郵遞交作品。
評審委員會每月會從各組別參賽作品中挑選出五份優秀作品,獲挑選之作品可入圍決賽,落選學生可以在下一月度以其他作品再次參賽;惟已入圍決賽的學生在以該主題舉行期間不能再參賽,確保比賽的公平原則,主題更新後,已得過獎之學生可重新報名。
3.文字報告
- 高小組:不少於400字
- 初中組:500字至800字
- 高中組:800字至1200字
注釋及參考書目或網站須于文末注明,包括書目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具體參考之頁數,或注明網站連結及參考日期。注釋字數不列入文章的字數限制內。
4. 獎學金
1)各組別每月分別評選五份優秀作品,每份頒發優秀獎狀及助學獎金1,500元。
2)每季度遞交最多作品的學校,可獲頒「最積極參加學校獎」,獲發價值港幣5,000元書券。
3)年度頒獎典禮獎項,各組別各設:
- 一等獎港幣5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三個,共1萬5千元。
- 二等獎港幣2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五個,共1萬元。三
- 三等獎港幣1000元獎學金及獎座,名額五個,共5千元。
即日起接受報名,每月評審
1)電郵方式,將參賽檔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2)郵寄方式,將參賽檔郵寄至香港上環幹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注明參加「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比賽)
6.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學生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3)學生證;
4)參賽作品。
7.評審準則
評分以100分為滿分
- 資料的搜集和運用(30%)
- 分析能力(30%)
- 文章內容是否切合比賽主題(20%)
- 文字表達及組織能力(20%)
8.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文字報告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智慧財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文字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獲獎者領獎時的照片有機會被主辦方用作宣傳用途,參賽即同意主辦方將照片用作出版、展覽宣傳或用作推廣用途。
6)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按此下載報名表格
回饋社區

第二屆「感動香港獎」立橋徵文大賽(2019年9月)
立橋金融集團鼓勵普羅大眾心懷感恩,抒發自我對身邊人事的情感,共同分享動人故事。
比賽章程
1.參賽資格
全港市民均可參加。
2.報名形式
即日起接受報名
1)電郵方式,將參賽檔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2)郵寄方式,將參賽檔郵寄至香港上環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注明參加「感動香港獎」比賽)
3.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身份證明文件﹔
3)參賽作品。
4.評審準則
- 內容切合主題(40%)
- 寫作或拍攝技巧(30%)
- 表達方式(20%)
- 有助推動社會正面風氣(10%)
5.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文字報告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智慧財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文字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獲獎者領獎時的照片有機會被主辦方用作宣傳用途,參賽即同意主辦方將照片用作出版、展覽宣傳或用作推廣用途。
6)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按此下載報名表格
比賽章程
1.參賽資格
全港市民均可參加。
2.報名形式
即日起接受報名
1)電郵方式,將參賽檔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2)郵寄方式,將參賽檔郵寄至香港上環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注明參加「感動香港獎」比賽)
3.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身份證明文件﹔
3)參賽作品。
4.評審準則
- 內容切合主題(40%)
- 寫作或拍攝技巧(30%)
- 表達方式(20%)
- 有助推動社會正面風氣(10%)
5.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文字報告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智慧財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文字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獲獎者領獎時的照片有機會被主辦方用作宣傳用途,參賽即同意主辦方將照片用作出版、展覽宣傳或用作推廣用途。
6)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按此下載報名表格
回饋社區

立橋金融集團「金融創新科技獎」徵文大賽 (2019年9月)
立橋金融集團鼓勵香港學生深入研究金融、創新科技,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相關的建議方案,推動香港的金融和創新科技發展。鼓勵有志投身金融、創新科技領域工作的學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多思考、多建議,為香港培養金融人才。
1.參賽主題:
大灣區是本港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方向,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香港在大灣區作為國際科創及金融中心的定位也愈發清晰。本季度「金融創新科技獎」以「論大灣區經濟發展前瞻」為題,參賽者須撰寫一份不少於2000字的文章。題目將不定時更新,有興趣參與的同學請及時留意立橋金融集團官方網站頒發的最新消息。
2.參賽資格
香港各大學及大專院校等高等院校之在校學生均可參加:
3.比賽方式
比賽採用每月開放形式,參賽學生必須撰寫一份不少於2,000字的文章,連同參賽表格和身份證明文件副本,以電郵附件方式遞交。評審委員會每月會從參賽作品中挑選3份優秀作品,有關作品將視為入圍決賽的作品;落選學生可以在下一月度以其他作品再次參賽,惟已入圍決賽的學生在該年度餘下月份不能再參賽,確保比賽公平原則。
4.論文報告
學生可參照論文形式撰寫,字數不可少於2,000字,內容可涵蓋金融、創新科技,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等相關知識,包括但不限於:分析相關領域的發展、現時發展之優缺點,以及提出實際的建議等。註釋及參考書目或網站須於文末註明,包括書目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具體參考之頁數,或註明網站連結及參考日期。註釋字數不列入文字報告的字數限制內。
5.獎學金
1)每月評選三份優秀作品,每份得獎作品或助學獎金3000元。
2)每季度遞交最多作品的學校,可獲頒「最積極參加學校獎」,獲發價值港幣5000 元書券。
3)年度頒獎典禮獎項:評選五份優秀作品,頒發「最佳金融創新科技獎」,每名得獎者可獲頒發港幣2萬元助學獎金。
註:得獎者除了可以得到獎學金外,更有機會成為立橋金融集團實習生。
6.報名形式
2019年8月1日起接受報名
1)郵寄方式,將參賽文件郵寄至香港上環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註明參加「金融創新科技獎」比賽)
2)電郵方式,將參賽文件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7.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學生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3)學生證副本;
4)參賽作品;
8.評審準則
評分以100分為滿分
- 立論嚴謹,論據充分(30%)
- 分析能力(30%)
- 建議的可行程度(20%)
- 文字表達及組織能力(20%)
9.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論文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知識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論文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按此下載報名表格
1.參賽主題:
大灣區是本港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方向,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香港在大灣區作為國際科創及金融中心的定位也愈發清晰。本季度「金融創新科技獎」以「論大灣區經濟發展前瞻」為題,參賽者須撰寫一份不少於2000字的文章。題目將不定時更新,有興趣參與的同學請及時留意立橋金融集團官方網站頒發的最新消息。
2.參賽資格
香港各大學及大專院校等高等院校之在校學生均可參加:
3.比賽方式
比賽採用每月開放形式,參賽學生必須撰寫一份不少於2,000字的文章,連同參賽表格和身份證明文件副本,以電郵附件方式遞交。評審委員會每月會從參賽作品中挑選3份優秀作品,有關作品將視為入圍決賽的作品;落選學生可以在下一月度以其他作品再次參賽,惟已入圍決賽的學生在該年度餘下月份不能再參賽,確保比賽公平原則。
4.論文報告
學生可參照論文形式撰寫,字數不可少於2,000字,內容可涵蓋金融、創新科技,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等相關知識,包括但不限於:分析相關領域的發展、現時發展之優缺點,以及提出實際的建議等。註釋及參考書目或網站須於文末註明,包括書目名稱、作者、出版社及具體參考之頁數,或註明網站連結及參考日期。註釋字數不列入文字報告的字數限制內。
5.獎學金
1)每月評選三份優秀作品,每份得獎作品或助學獎金3000元。
2)每季度遞交最多作品的學校,可獲頒「最積極參加學校獎」,獲發價值港幣5000 元書券。
3)年度頒獎典禮獎項:評選五份優秀作品,頒發「最佳金融創新科技獎」,每名得獎者可獲頒發港幣2萬元助學獎金。
註:得獎者除了可以得到獎學金外,更有機會成為立橋金融集團實習生。
6.報名形式
2019年8月1日起接受報名
1)郵寄方式,將參賽文件郵寄至香港上環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招商局大廈11樓13-15室,(封面註明參加「金融創新科技獎」比賽)
2)電郵方式,將參賽文件電郵至:(essay@welllinkgroup.com)
7.報名文件
1)填妥報名表;
2)學生身分證明文件副本;
3)學生證副本;
4)參賽作品;
8.評審準則
評分以100分為滿分
- 立論嚴謹,論據充分(30%)
- 分析能力(30%)
- 建議的可行程度(20%)
- 文字表達及組織能力(20%)
9.參賽細則
1)得獎作品的版權屬主辦單位擁有,主辦單位有權將參賽作品公開使用,並作出版、展覽宣傳或作推廣用途,毋須徵求所屬學校或學生同意。
2)參賽作品必須從未公開發佈(包括互聯網),主辦方亦不接納曾參加過任何比賽的作品。論文的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任何知識產權權利。參賽作品如有抄襲之嫌,將被取消資格。
3)參加者需提供真實及完整的報名資料和參賽資料,如有不盡不實,主辦方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4)主辦方有權拒絕任何論文報告的參賽,或取消其參賽資格而毋須解釋;如有任何爭議,將由評審委員會作最終決定。
5)主辦方有權隨時修改以上規定,毋須事先公佈。
按此下載報名表格
回饋社區

2018-2019年度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年度頒獎典禮 (2019年8月)
立橋金融集團自去年8月開始推出「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徵文及短片比賽,鼓勵年輕學子及普羅大眾主動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做社會的負重前行者。獎項提供了思考和創作的平台,給予本港年輕人成長空間,比賽舉辦至今已滿一年,集團為此在8月31日舉辦了年度頒獎典禮,將一年間收集到的所有文章作綜合評選,分別選出兩個獎項的年度最優秀作品,以及最積極參與學校獎。年度頒獎典禮更有幸邀請到李焯芬教授和林廣兆會長擔任頒獎嘉賓。
珠海學院校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林廣兆先生,立橋銀行董事會主席、世界銀行前常務副行長章晟曼先生,立橋保險集團行政總裁、立法會保險界議員兼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先生,以及立橋金融集團執行董事詹美清女士擔任主禮嘉賓,在頒獎典禮正式開始前與一眾得獎者分享心得。
陳健波總裁代表立橋金融集團對一眾得獎者表達祝賀,指「學習中國歷史能更了解祖國近代史,以及前人所經歷過的苦難,學懂珍惜,從而增強對祖國的歸屬感」。李焯芬教授表示:「中國歷史是一項很特別的科目,除了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智慧的增長;感動香港獎提倡我們要學懂感恩,讓我們知道快樂自得的可貴。」林廣兆會長承接李教授之言,指出做人要持續增長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學懂人生哲理,並心平氣和地面對眼前一切;同時,林會長亦勉勵得獎者要「學習過去,了解現在,才能迎接將來」,並鼓勵得獎者要多多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章主席則表示「集團設立這兩個獎項的初衷就是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年輕人主動去學習歷史,而且會持之以恆,繼續推動青少年發展」。
2018-2019年度「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分別設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五名,一等獎得獎者獲得由立橋金融集團提供的年度獎座及助學獎金5,000元;二等獎得獎者可獲獎座及2,000元助學獎金,三等獎得獎者則可獲獎座及1,000元助學獎金。「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一等獎及二等獎由陳健波總裁陪同李焯芬教授頒授,榮獲一等獎的得獎者分別是王致遠、林巧明、楊茜兒;二等獎的得獎者分別是王靜瀅、利建鋒、岑仲恩、黃少峰、薛雯方;三等獎的得獎者由陳健波總裁陪同林廣兆會長頒授,得獎者分別是:利建成、林思琦、梁文心、郭梽森、蔡奕釗。
「感動香港獎」年度最優秀作品共設五名,由陳健波總裁陪同林廣兆會長頒授,鼓勵年輕人傳承孝順,感恩,尊敬長輩的傳統文化,得獎者可獲得由立橋金融集團提供的年度獎座及獎金5,000元,得獎者分別是:林晉彬、李麗華、楊燦輝、林禕羔及傅萬程。
以上獎項能夠舉辦得如此成功有賴全港學校的鼎力支持及積極協助推廣,最多學生投稿參賽的學校將獲頒「年度最積極參與學校獎」,名額設兩名,得獎學校可獲由集團送出的獎座及5,000元書券。「年度最積極參與學校獎」由詹美清董事和章晟曼主席頒授,獲得此項殊榮的學校分別是福建中學(小西灣)及文理書院(香港),由得獎學校代表領獎。在頒獎典禮的尾聲,詹董事和章主席亦分別為李教授和林會長頒授感謝狀,以示他們對推動青少年發展工作的尊敬和感謝,集團亦衷心感謝未能出席典禮但同樣付出良多的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鄧昭祺教授和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香港文匯報前董事長兼社長張国良先生。
第一屆「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正式結束,集團衷心感謝每位投稿參與的報名者及學校,也是他們的文章豐富了整個徵文比賽。立橋金融集團將持之以恆,繼續積極推動本港青少年發展。第二屆「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將於2019年9月正式開始接受報名。「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將設高小組,全港小四至小六學生皆可參與。集團將每月從「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參賽作品中選出五份優秀作品,入圍可分別獲發1,500元獎學金;「感動香港獎」每月從參賽作品中挑選三份優秀作品,入圍可分別獲發2,500元獎金。另外,集團亦設有創新金融科技獎,讓年輕人學習尊重開放創新胸懷,開放予香港各大大專院校學生,每月選出三份優秀作品。入圍可獲發3,000元獎學金。具體詳情請瀏覽立橋金融集團官方網頁:https://www.welllinkgroup.com。
珠海學院校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林廣兆先生,立橋銀行董事會主席、世界銀行前常務副行長章晟曼先生,立橋保險集團行政總裁、立法會保險界議員兼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先生,以及立橋金融集團執行董事詹美清女士擔任主禮嘉賓,在頒獎典禮正式開始前與一眾得獎者分享心得。
陳健波總裁代表立橋金融集團對一眾得獎者表達祝賀,指「學習中國歷史能更了解祖國近代史,以及前人所經歷過的苦難,學懂珍惜,從而增強對祖國的歸屬感」。李焯芬教授表示:「中國歷史是一項很特別的科目,除了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智慧的增長;感動香港獎提倡我們要學懂感恩,讓我們知道快樂自得的可貴。」林廣兆會長承接李教授之言,指出做人要持續增長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學懂人生哲理,並心平氣和地面對眼前一切;同時,林會長亦勉勵得獎者要「學習過去,了解現在,才能迎接將來」,並鼓勵得獎者要多多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章主席則表示「集團設立這兩個獎項的初衷就是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年輕人主動去學習歷史,而且會持之以恆,繼續推動青少年發展」。
2018-2019年度「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分別設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五名,一等獎得獎者獲得由立橋金融集團提供的年度獎座及助學獎金5,000元;二等獎得獎者可獲獎座及2,000元助學獎金,三等獎得獎者則可獲獎座及1,000元助學獎金。「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一等獎及二等獎由陳健波總裁陪同李焯芬教授頒授,榮獲一等獎的得獎者分別是王致遠、林巧明、楊茜兒;二等獎的得獎者分別是王靜瀅、利建鋒、岑仲恩、黃少峰、薛雯方;三等獎的得獎者由陳健波總裁陪同林廣兆會長頒授,得獎者分別是:利建成、林思琦、梁文心、郭梽森、蔡奕釗。
「感動香港獎」年度最優秀作品共設五名,由陳健波總裁陪同林廣兆會長頒授,鼓勵年輕人傳承孝順,感恩,尊敬長輩的傳統文化,得獎者可獲得由立橋金融集團提供的年度獎座及獎金5,000元,得獎者分別是:林晉彬、李麗華、楊燦輝、林禕羔及傅萬程。
以上獎項能夠舉辦得如此成功有賴全港學校的鼎力支持及積極協助推廣,最多學生投稿參賽的學校將獲頒「年度最積極參與學校獎」,名額設兩名,得獎學校可獲由集團送出的獎座及5,000元書券。「年度最積極參與學校獎」由詹美清董事和章晟曼主席頒授,獲得此項殊榮的學校分別是福建中學(小西灣)及文理書院(香港),由得獎學校代表領獎。在頒獎典禮的尾聲,詹董事和章主席亦分別為李教授和林會長頒授感謝狀,以示他們對推動青少年發展工作的尊敬和感謝,集團亦衷心感謝未能出席典禮但同樣付出良多的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鄧昭祺教授和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香港文匯報前董事長兼社長張国良先生。
第一屆「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正式結束,集團衷心感謝每位投稿參與的報名者及學校,也是他們的文章豐富了整個徵文比賽。立橋金融集團將持之以恆,繼續積極推動本港青少年發展。第二屆「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將於2019年9月正式開始接受報名。「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將設高小組,全港小四至小六學生皆可參與。集團將每月從「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參賽作品中選出五份優秀作品,入圍可分別獲發1,500元獎學金;「感動香港獎」每月從參賽作品中挑選三份優秀作品,入圍可分別獲發2,500元獎金。另外,集團亦設有創新金融科技獎,讓年輕人學習尊重開放創新胸懷,開放予香港各大大專院校學生,每月選出三份優秀作品。入圍可獲發3,000元獎學金。具體詳情請瀏覽立橋金融集團官方網頁:https://www.welllinkgroup.com。
回饋社區

林廣兆為立橋徵文賽頒獎 勉年輕人「天道酬勤」(2019 年 7 月)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精深。為了鼓勵年輕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立橋金融集團自去年開始推出「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和「感動香港獎」徵文及短片比賽,藉此推動香港社會和諧。集團邀請到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廣兆先生為 6 月及 7 月的得獎者頒獎。
林會長於本月 26 日為立橋金融集團設立的「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徵文及短片比賽 6 月及 7 月得獎者頒獎。他與得獎者分享了個人的座右銘:「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人道酬善」及「家道酬和」,分別道出「勤奮」、「誠信」、「善良」、「融和」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品行,希望得獎者恪守這些良好品德。他又表示,能寫出感動人心的文章的人都是「有情人」,鼓勵各得獎者要珍惜當下,致力為社會多作貢獻。林會長認為這兩個獎項的意義十分重大,期望集團持續推廣,讓更多年輕人參賽分享心得。
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7 月份的得獎者由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年僅 12 歲的梁文心同學獲得。梁文心同學就讀拔萃女書院,她以南宋名將「岳飛」為題,描述岳將軍的生平及其功績,又以名詩「滿江紅」中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為引,行文之間氣勢恢宏,令人讚歎,亦獲得了林會長的重點讚揚。
此外,「感動香港獎」則分別由林晉彬、盧錫熙、侯爵丞、王霆烽及周健聰奪得。林晉彬在文中描述了一段由懵懂童年一直維繫至今超過二十年的友情,並引用了一段自己曾犯下的錯誤說明「人生難免有起跌,重要的是生命中有那些與你共同珍惜這份情誼的人」,令他相信「人間有情」。其他得獎者亦表達了自己與朋友之間的點點滴滴,其中有歡樂、有無奈,卻無阻他們對友情的堅信和珍惜,令人動容。
「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每月從參賽作品中選出優秀作品進入決賽,入圍可分別獲發 1,000 元獎學金;「感動香港獎」每月從參賽作品中挑選三份優秀作品進入決賽,入圍可分別獲發 2,000 元獎金。立橋金融集團歡迎本地中學生、年輕人以及家庭單位積極參與,具體詳情請瀏覽立橋金融集團官方網頁:https://www.welllinkgroup.com。
林會長於本月 26 日為立橋金融集團設立的「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徵文及短片比賽 6 月及 7 月得獎者頒獎。他與得獎者分享了個人的座右銘:「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人道酬善」及「家道酬和」,分別道出「勤奮」、「誠信」、「善良」、「融和」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品行,希望得獎者恪守這些良好品德。他又表示,能寫出感動人心的文章的人都是「有情人」,鼓勵各得獎者要珍惜當下,致力為社會多作貢獻。林會長認為這兩個獎項的意義十分重大,期望集團持續推廣,讓更多年輕人參賽分享心得。
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7 月份的得獎者由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年僅 12 歲的梁文心同學獲得。梁文心同學就讀拔萃女書院,她以南宋名將「岳飛」為題,描述岳將軍的生平及其功績,又以名詩「滿江紅」中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為引,行文之間氣勢恢宏,令人讚歎,亦獲得了林會長的重點讚揚。
此外,「感動香港獎」則分別由林晉彬、盧錫熙、侯爵丞、王霆烽及周健聰奪得。林晉彬在文中描述了一段由懵懂童年一直維繫至今超過二十年的友情,並引用了一段自己曾犯下的錯誤說明「人生難免有起跌,重要的是生命中有那些與你共同珍惜這份情誼的人」,令他相信「人間有情」。其他得獎者亦表達了自己與朋友之間的點點滴滴,其中有歡樂、有無奈,卻無阻他們對友情的堅信和珍惜,令人動容。
「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每月從參賽作品中選出優秀作品進入決賽,入圍可分別獲發 1,000 元獎學金;「感動香港獎」每月從參賽作品中挑選三份優秀作品進入決賽,入圍可分別獲發 2,000 元獎金。立橋金融集團歡迎本地中學生、年輕人以及家庭單位積極參與,具體詳情請瀏覽立橋金融集團官方網頁:https://www.welllinkgroup.com。
回饋社區
.jpg)
「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好文鑒賞」利建成——賀城(2019 年 6 月)
回想起曾經無比熱鬧的街道,想起你們總是呼喚朋友來到我的懷裡,用稚嫩的聲音呼喚我,熱愛我這座美麗的城市。可惜這一切都已成追憶,我只能緬懷着昔日燦爛的燈光,聽著魚兒訴說你們的現狀。
我是有著一千多年歲月的古城,見證著你們的成長與發展。我叫賀城,出生於西元 208 年。古錢幣狀精工細琢的“商”字形門廊下成片的徽式大宅,昭示著我在新安江畔徽商商路樞紐的繁華富庶。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碩儒都曾到過這裡,名篇佳作羣集,人文古迹遍地。
但那天,庫區開始蓄水,隨著洪水得不斷沖襲,鞭打著我的梁柱,破壞我的土壤,我已無力再保護你們。一夜間,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千島湖底,彷彿做了一個很漫長的夢。如今的我早已黯然失色,陳舊不堪。你們是否能回來看看我,再次投入我的懷抱。
猶記得你們呱呱落地時,綿軟的嬰兒聲響徹河岸。夜晚,星辰滿佈,我與星兒歡迎你們的到來。不過一會兒,你們來到我的街上,人潮湧動,慢慢熱鬧起來。大人們在茶樓細飲長談話、青年卻在寒窗苦讀,望向窗外孩童戲耍,放風箏的情形。我看著你們臉上洋溢的微笑,我這古城才有了繁華的意義。
如今的我,在這海水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遇見漂游的鱼儿,我也曾對他們訴說我的故事,只是故事也不過也只是故事罷了。面對着我的颓垣断壁我經已無力修補了,可也沒有人能來幫我了。我只能獨自回憶你們,曾經的歡樂時光。
我多麼渴望回到你們年幼的時光,那裡星辰密佈,柳條依依。我仍可聆聽妳們訴說成長時的難,升學壓力、父母期望、還有自己偷偷懷揣的理想。而我只能透過石柱在被你們觸摸時輕輕地回應你們,玉石需要忍受不斷打磨才能變得光鮮亮麗,城市也需要與人們圓通努力才能變得繁華,而人,也只有不斷經歷苦難才能學會成長。你們好像聽到了我的話,熱淚滴在我臉上,融化在我心裡⋯⋯
但如今,這一切已成我獨自夢囈的江南,我理想中的家園。我的身體堆積滿了泥沙,我的橋梁也被海水慢慢腐蝕,就連我的底根都已要沉沒。我知道,我就要離去,但只要我的身軀還在,哪怕僅僅只是幾根梁柱,仍為落日執鏡,網一江星斗,將良辰美景雙手交予妳們。還是最喜歡你們用稚嫩的聲音呼喚我的名字——賀城,只要你們,還記得我這古城,曾陪伴你們的年少時光,我就已是心滿意足。
我是有著一千多年歲月的古城,見證著你們的成長與發展。我叫賀城,出生於西元 208 年。古錢幣狀精工細琢的“商”字形門廊下成片的徽式大宅,昭示著我在新安江畔徽商商路樞紐的繁華富庶。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碩儒都曾到過這裡,名篇佳作羣集,人文古迹遍地。
但那天,庫區開始蓄水,隨著洪水得不斷沖襲,鞭打著我的梁柱,破壞我的土壤,我已無力再保護你們。一夜間,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千島湖底,彷彿做了一個很漫長的夢。如今的我早已黯然失色,陳舊不堪。你們是否能回來看看我,再次投入我的懷抱。
猶記得你們呱呱落地時,綿軟的嬰兒聲響徹河岸。夜晚,星辰滿佈,我與星兒歡迎你們的到來。不過一會兒,你們來到我的街上,人潮湧動,慢慢熱鬧起來。大人們在茶樓細飲長談話、青年卻在寒窗苦讀,望向窗外孩童戲耍,放風箏的情形。我看著你們臉上洋溢的微笑,我這古城才有了繁華的意義。
如今的我,在這海水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遇見漂游的鱼儿,我也曾對他們訴說我的故事,只是故事也不過也只是故事罷了。面對着我的颓垣断壁我經已無力修補了,可也沒有人能來幫我了。我只能獨自回憶你們,曾經的歡樂時光。
我多麼渴望回到你們年幼的時光,那裡星辰密佈,柳條依依。我仍可聆聽妳們訴說成長時的難,升學壓力、父母期望、還有自己偷偷懷揣的理想。而我只能透過石柱在被你們觸摸時輕輕地回應你們,玉石需要忍受不斷打磨才能變得光鮮亮麗,城市也需要與人們圓通努力才能變得繁華,而人,也只有不斷經歷苦難才能學會成長。你們好像聽到了我的話,熱淚滴在我臉上,融化在我心裡⋯⋯
但如今,這一切已成我獨自夢囈的江南,我理想中的家園。我的身體堆積滿了泥沙,我的橋梁也被海水慢慢腐蝕,就連我的底根都已要沉沒。我知道,我就要離去,但只要我的身軀還在,哪怕僅僅只是幾根梁柱,仍為落日執鏡,網一江星斗,將良辰美景雙手交予妳們。還是最喜歡你們用稚嫩的聲音呼喚我的名字——賀城,只要你們,還記得我這古城,曾陪伴你們的年少時光,我就已是心滿意足。
回饋社區
.png)
張國良為立橋徵文賽頒獎 倡「同歷史對話」反思自我(2019 年 6 月)
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和「感動香港獎」徵文及短片比賽5月份的得獎者出爐!立橋金融集團日前更榮邀到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香港文匯報前董事長兼社長、兆邦基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張國良先生為得獎者頒獎,以及分享他對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觀點與心得,讓一眾得獎者獲益良多。
日前,張國良先生為立橋金融集團設立的「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的 5 月份獎項頒獎,並與得獎者分享了自己對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觀點。他引述香港中文大學創辦人之一、著名中國歷史學家錢穆先生的話:「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忽視歷史的社會是沒有前途的社會。」
張國良先生表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地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鑒古知今。」他認為「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的意義十分重大,是一個能促進年輕人反思自我、學習歷史的好機會,鼓勵更多學生一同參與。 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在5月份有兩名得獎者。其中,來自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郭梽森同學以《遊杭州「于謙祠」有感》為題,得到了張國良先生的讚賞。郭同學在文中說明了于謙的生平,描述親訪于謙墓的感悟,文章末端引述于公的詩句「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帶出為人立身處世的典範。另一位來自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的蔡奕釗同學以《蔡琰》為題,描述這位奇女子艱苦的一生,帶出了「人生在世,應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的重要。
日前,張國良先生為立橋金融集團設立的「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的 5 月份獎項頒獎,並與得獎者分享了自己對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觀點。他引述香港中文大學創辦人之一、著名中國歷史學家錢穆先生的話:「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忽視歷史的社會是沒有前途的社會。」
張國良先生表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地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鑒古知今。」他認為「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的意義十分重大,是一個能促進年輕人反思自我、學習歷史的好機會,鼓勵更多學生一同參與。 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在5月份有兩名得獎者。其中,來自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郭梽森同學以《遊杭州「于謙祠」有感》為題,得到了張國良先生的讚賞。郭同學在文中說明了于謙的生平,描述親訪于謙墓的感悟,文章末端引述于公的詩句「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帶出為人立身處世的典範。另一位來自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的蔡奕釗同學以《蔡琰》為題,描述這位奇女子艱苦的一生,帶出了「人生在世,應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的重要。
回饋社區
.png)
立橋徵文賽題目更新 李焯芬勉學懂感恩前行(2019 年 5 月)
立橋金融集團自去年開始推出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及感動香港獎徵文及短片比賽,致力回饋社會,衷心盼望通過比賽平臺能給予本港年輕人成長的空間。集團日前榮獲珠海學院校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香港大學饒宗頤文化館館長李焯芬教授為本年度年 3 月份和 4 月份的得獎者頒獎。
李焯芬教授在頒獎時不忙讚揚得獎者即使工作或學業繁重亦積極參賽,並勉勵他們要把握好每一個可以發揮自身才華的機會。他又勉勵得獎者應該要心懷感恩:「在剛過去的母親節和即將來臨的父親節,均為十分值得我們思考的節日,無論是父母的養育還是朋友的幫助,都是值得感恩的。做人只有時刻心懷感恩,才是真正的成長。」
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在 2019 年 3 月和 4 月共有五位得獎者,其中,來自文理書院(香港)的陳雨淨同學以《紅宮》為題,帶出這片革命聖地的歷史情懷。來自福建中學(小西灣)的黃少峰同學則以泉州市清源山的老君岩為題,描述道家與道教始祖——老子的事蹟及其思想,同時又細膩地描述出老君岩及其附近殿宇的巧奪天工之處,令人神往;同校的吳浚樂同學則以南京總統府為題,描述當年戰火漫天的情景,帶出總統府的由來。同樣來自福建中學(小西灣)的林潤泉同學和薛雯方同學分別以《絲綢之路》及《雲岡石窟》為題,從文化價值方面著手分析,從比賽中突圍而出!
此外,感動香港獎則由楊燦輝奪得。他引述李白的《行路難》帶出走過難關的真諦,又以朋友的話「朋友的朋,就是有兩個月亮互相映照、照顧,成就彼此」為引,以自身感悟描述個人對友情的理解,實屬難能可貴。 為令參賽者能在不同的歷史範疇下發揮所長,立橋金融集團已正式將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徵文比賽的主題更新為「偉大的遺產——中國歷史風雲人物」,鼓勵參賽同學能學習更多知識。而「感動香港孝道獎」正式更名為「感動香港獎」,新主題為「與你常在——人間友情」。
李焯芬教授在頒獎時不忙讚揚得獎者即使工作或學業繁重亦積極參賽,並勉勵他們要把握好每一個可以發揮自身才華的機會。他又勉勵得獎者應該要心懷感恩:「在剛過去的母親節和即將來臨的父親節,均為十分值得我們思考的節日,無論是父母的養育還是朋友的幫助,都是值得感恩的。做人只有時刻心懷感恩,才是真正的成長。」
立橋金融集團「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在 2019 年 3 月和 4 月共有五位得獎者,其中,來自文理書院(香港)的陳雨淨同學以《紅宮》為題,帶出這片革命聖地的歷史情懷。來自福建中學(小西灣)的黃少峰同學則以泉州市清源山的老君岩為題,描述道家與道教始祖——老子的事蹟及其思想,同時又細膩地描述出老君岩及其附近殿宇的巧奪天工之處,令人神往;同校的吳浚樂同學則以南京總統府為題,描述當年戰火漫天的情景,帶出總統府的由來。同樣來自福建中學(小西灣)的林潤泉同學和薛雯方同學分別以《絲綢之路》及《雲岡石窟》為題,從文化價值方面著手分析,從比賽中突圍而出!
此外,感動香港獎則由楊燦輝奪得。他引述李白的《行路難》帶出走過難關的真諦,又以朋友的話「朋友的朋,就是有兩個月亮互相映照、照顧,成就彼此」為引,以自身感悟描述個人對友情的理解,實屬難能可貴。 為令參賽者能在不同的歷史範疇下發揮所長,立橋金融集團已正式將少年中國歷史博學獎徵文比賽的主題更新為「偉大的遺產——中國歷史風雲人物」,鼓勵參賽同學能學習更多知識。而「感動香港孝道獎」正式更名為「感動香港獎」,新主題為「與你常在——人間友情」。